首页 医嫁 下章
第014章相识
 (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,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,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“qdread”并加关注,给《医嫁》更多支持!)第014章相识

 听到沧州来了信,⺟亲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,对丫鬟道:“让送信的人进来吧。”

 应该是好事。

 凌青菀问:“娘,沧州谁送来的信?”

 景氏笑,回眸打量她,道:“咦,病中糊涂,现在还是糊涂的?你姑⺟在沧州,你不记得?”

 凌青菀庒就不记得这位姑姑。

 别说远在沧州的姑姑,哪怕是整⽇在家的婶⺟,她一样没印象。

 她笑了笑,跟⺟亲撒娇道:“我是有点糊涂了。娘,沧州的姑姑是谁啊?您说给我听”

 景氏就笑了。

 她非常喜女儿撒娇。

 凌青菀从前不这样,景氏总觉得她跟自己不亲近,她总是想女儿多黏着她,幼稚一点。如今女儿长大了,景氏反而得偿所愿。

 景氏果然就慢慢讲起了姑⺟,不管凌青菀真不记得,还是装的。

 凌青菀的⽗亲,有个胞妹,就是凌家的大姑,早年嫁给了纪王为侧妃。

 纪王是当今圣上的叔叔。

 姑⺟嫁过去之后,一连生了四个儿子。

 纪王妃⾝体不好,而且无子,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。五年前,纪王扶正了凌氏。

 如今,姑⺟就是纪王正妃,她的儿子封了世子。

 她最小的儿子,今年十岁。

 只是,纪王并不受宠,早早就被先帝打发去了封地,这些年不涉⾜京师。

 纪王虽然是亲王,却跟落寞贵族没啥大的区别,还不如个四品‮员官‬受人尊重。

 “你姑⺟快十年没有回京了。”景氏道“不过,她每年都要叫人节礼来,也时常来信。”

 姑⺟跟祖⽗不亲,娘家的其他兄弟姊妹,又跟姑⺟不是一个娘生的。

 唯一和她比较亲近的,就是大房了。

 景氏格又好,姑⺟很愿意和这位大嫂互通消息。侄儿、侄女,姑⺟更是时刻关心。

 “怪不得。”凌青菀笑道“都快十年了,我哪里记得住?”

 景氏笑着,点了下她的额头。

 片刻后,一个⾝穿青灰⾊⾐衫的中年男人,进了榭园。

 景氏愣了下。

 她没想到会是这人来送信。她还以为跟往常一样,是个小厮或者妇人之类的。

 “钟总管,您回京了?”景氏站起⾝,跟这人见礼。

 这不是普通下人,他是纪王府的总管事。

 景氏快十年没见过他了。只是,他没什么变化,除了老些,还是从前的模样,所以认得。

 王府门前七品官,这位钟总管也算是有点地位的,不能拿下人看待。

 钟总管立马回礼,叫了声舅,这才道:“是,小人回京,王妃让给舅带些东西,已经搁在门房了。还有书信,王妃叮嘱要亲自给您。”

 说罢,他就拿出了礼单和书信,双手捧上。

 景氏连忙接了,请他坐下。

 然后,丫鬟端了茶。

 “这次,怎么是您到京城送礼,可有什么事吗?”景氏心里忐忑,问道。

 钟总管笑容満面,道:“舅,是好事!圣上特旨,诏纪王回京,任应天府知府。”

 应天府知府,就是京城的知府,是进⼊六部的先兆。

 先皇在世的时候,六部九寺多用贵胄。

 然而,当今圣上却重视科举,満朝都是读书人。朝为田舍郞,暮登天子堂,贵胄慢慢被排挤出去,逐渐落寞。

 像应天府,乃是非常重要的京官,圣上之前也是让自己喜的进士担任,如今怎么想到纪王?

 纪王一个闲散王爷,突然让他做官,是何种道理?

 景氏面上很⾼兴,心里却是疑惑不解。

 “真是极好的事!”景氏道。

 景氏知晓些朝政,都是她妹妹告诉她的。景氏的胞妹,就是吏部尚书的正

 她们姊妹俩感情深厚,姨⺟什么都跟景氏说。

 姨⺟不像景氏,她读了很多书,连朝政都懂。只是不能出去说,毕竟女人参政,有点忌讳。

 所以,姨⺟喜在自己姐姐跟前,说说心里话。

 “是啊。”钟总管道“小人亲自回京,就是打理房舍。离京十几年了,王府不知破败成了什么模样,故而要修葺整顿。”

 景氏点点头。

 她又问:“王爷、王妃几时到京?”

 “过年之前。”钟总管笑道“王府已经在准备了,腊月底应该能到京里。”

 景氏颔首。

 她又问钟总管需要不需要帮忙。

 钟总管说不用。

 景氏又问了问王爷、王妃和几位孩子的⾝体。

 钟总管说都很好。又寒暄了几句家常,钟总管说很多事要忙碌,起⾝告辞。

 景氏让人送他出门。

 钟总管走后,景氏立马打开姑⺟的信,读了起来。

 “娘,姑⺟信里说了什么?”凌青菀等⺟亲快看完了,出声问道。

 “就是说要回京了。”景氏道“一些琐事,问我的好,还问你们。”

 说罢,景氏眉头轻蹙。

 凌青菀没吭声。

 当晚,大哥从宗学回来,⺟亲也把姑⺟的信,给了大哥看。他们说话的时候,让凌青菀避开。

 ⺟亲和大哥说了半晌,嘀嘀咕咕的。

 估计是在分析为何纪王要回京。

 回京也是常事。

 但是回京任官职,就不同寻常了。而且是应天府知府这么重要的官,更不寻常。

 第二天,⺟亲要去姨⺟家里。

 京里的变动,姨⺟都知道,⺟亲想从中看出点蛛丝马迹,探出纪王府回京的缘由。

 “菀儿,你回去更⾐,咱们去姨⺟家。”⺟亲对凌青菀道“上次去你姨⺟家,没有带着你,你姨⺟好一顿数落我。”

 凌青菀的姨⺟安夫人,生了三个儿子,没有女儿。

 她非常疼凌青菀。

 凌青菀生病那段时间,姨⺟来看了三次。

 而后,她也隔几天派人来瞧。再后来,凌青菀稍微好点了,碰巧姨⺟的亲孙子有点小风寒,就没空再来了。

 姨⺟的第二子今年十九岁,第三子今年十六岁,都没有成亲。而凌青菀已经十五了,⺟亲丝毫没有为她定亲的念头,估计是和姨⺟商量好了。

 凌青菀自己,则不记得姨⺟。

 能出去见见人,兴许能想起什么,凌青菀还是非常乐意的。

 她当即回房,换了件烟霞⾊的风氅,绯⾊枝莲花领长袄,梳了头,带了上次程太夫人送给她的红玛瑙耳坠。

 薄妆轻盈,皓腕凝雪。

 她到⺟亲屋子里的时候,景氏微怔。

 景氏轻轻笑了笑,对凌青菀道:“你长得越发跟你哥哥像了”

 凌青菀失笑:“娘,您是骂我,还是骂哥哥?”

 景氏自己也笑了,轻轻点了下她的额头。

 ⺟女俩去了安家。

 安家乃是侯府。姨⽗是世袭罔替的宣平侯,他们家住在延寿坊。

 延寿坊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方。它东临皇城,西近西市,不管是上朝还是买东西,都非常便宜。

 从昭池坊到延寿坊,几乎横穿整个京师,马车走了一个半时辰。

 “娘,怎么不换辆马车?”路上,凌青菀问⺟亲。这马车,还是上次车轴断了的那辆,修修又拿出来用。

 凌青菀生怕再次坏了,不免提心吊胆。

 ⺟亲却面露难⾊。

 “等过了年再换。”⺟亲支吾道。

 应该是没钱。

 凌青菀哦了声,不再追问。

 她们一路到了姨⺟家。

 刚刚到姨⺟家的大门口,却见对面一辆华盖浓流苏马车,也慢慢停靠宣平侯府。

 ⺟亲掀起车帘瞧了眼,认出了对面的马车,对凌青菀道:“是汝宁长公主”

 姨⽗是正二品的大员,皇亲国戚出⼊安家,实属平常。

 凌青菀点点头。

 等汝宁长公主进去,凌青菀⺟女的马车,也紧随而⼊。

 最终,她们在垂花门前,遇到了下车的汝宁长公主。

 汝宁长公主个子很⾼,比普通的女子要⾼一头。她⾝材细窕,穿着大红遍地金的风氅,湖⾊梅兰竹暗纹领长袄,婀娜聘婷。

 她肌肤⽩皙细嫰,保养得当,仍是雍容‮媚妩‬。

 凌青菀打量汝宁长公主一眼,长公主也在看凌青菀⺟女。

 “是凌家姨太太。”汝宁长公主笑道“姨太太好,二姑娘好啊。”

 她认得凌青菀⺟女。

 汝宁长公主笑着和凌青菀⺟女打招呼,和蔼可亲,可是她的眼底,有几分焦虑和愤然。

 凌青菀对汝宁长公主认识她们感到微讶。

 景氏则表情不变,带着恭敬的微笑,给汝宁长公主见礼。凌青菀也连忙行礼。

 她上前一步,仔细看了眼汝宁长公主。

 汝宁长公主有双特别好看的眼睛。她眼睛细长,斜飞⼊鬓,‮媚妩‬动人,眼眸深邃明亮,似墨⾊的宝石。

 现在,汝宁长公主极力想表情舒缓,但是她忍不住眉头轻蹙,好似遇到了很为难的事。

 突然之间,凌青菀心头一阵阵紧缩,非常难过。这种感觉,犹如窒息般,让她呼昅微顿。

 “菀儿!”⺟亲声音有点⾼。

 凌青菀回神,才知道自己盯着汝宁长公主发愣。

 汝宁长公主依旧微笑着,丝毫不介意凌青菀的失态,而是亲切问道:“听说二姑娘病了些⽇子,如今大安了?”

 她很喜凌青菀。

 凌青菀心头微震:她瞧见了汝宁长公主的眼睛,觉得很悉。她不是害怕,不是憎恶,而是难过。

 仿佛她失去了什么

 好似遗失了最宝贵的东西。

 那双眼睛,她再悉不过了,偏偏想不到到底哪里见过。

 凌青菀连忙低垂了眼帘,纤长羽睫覆盖,她将情绪完全掩住。

 那边,她⺟亲正替她回答汝宁长公主的话:“已经大好了,劳长公主记挂。”

 她们说着话儿,姨⽗、姨⺟已经快步出来。

 汝宁长公主和姨⺟见礼,彼此客气了一番,就跟着姨⽗去了外书房,她是来找姨⽗的。

 姨⺟则带着凌青菀⺟女,去了內院。

 “菀儿到了吗?”她们刚刚到內院坐下,就听到一个声音,喜喜的传了进来。

 穿着⽔蓝⾊长袄的男孩子,疾步踏⼊东次间。

 他笑容明媚,五官俊逸,中等⾝量,一副急于见到凌青菀的模样。

 他⾝后,还跟着另一个人男子。

 ***

 谢谢大家之前的推荐票。又是一周了,求推荐票,新书榜就靠大家了,感谢!(我的小说《医嫁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內容哦,同时还有100%菗奖大礼送给大家!现在就开启微信,点击右上方“+”号“添加朋友”搜索公众号“qdread”并关注,速度抓紧啦!)  M.aQGxS.cC
上章 医嫁 下章